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農化合規24小時 日期:2023-01-29
本次工作計劃的發布將使得美國農藥登記過程中所涉及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形成關鍵步驟,從而有助于提高其在農業監管過程中的確定性。
![]()
(圖片來源:US EPA)
此前已有多個農藥品種(如毒死蜱等)由于被US EPA識別到對瀕危物種存在相應風險而使用受限,同時近幾年來,US EPA也因為《瀕危物種保護法》中具體評估流程實施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導致了包括精草銨膦在內多個新農藥登記品種的登記進程遲緩。
本次《瀕危物種保護法》工作計劃更新,主要涵蓋四個主要目標:
【1】介紹US EPA在農藥登記過程中生態風險降低措施的總體方法,每個農藥登記項目中相關措施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風險降低的情況會得到充分評估,從而US EPA將依據評估結果優先發布這些項目的臨時決議(Interim Decisions, IDs),并盡可能高效的對其完成登記評審工作。
【2】提出FIFRA臨時生態風險降低措施的清單,US EPA將借鑒這些措施來用于未來眾多常規和生物農藥的登記過程,從而達到保護非靶標生物的目的。
對于FIFRA的每項行動,US EPA將同時依據此清單以及根據特定農藥的風險和收益,最終建議將哪些風險降低措施標注于農藥標簽。
【3】提出新的標簽語言以強調在線瀕危物種保護公告的使用,從而為個別已列入名單的物種采取符合其特定地區條件的精確性風險降低措施。
新標簽語言的應用能夠將保護重點集中在特定地區,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農業的影響。必要時,US EPA將這些措施補充至上述第二點通用的FIFRA生態風險降低措施中去。
在線瀕危物種保護公告(Bulletins Live! Two, BLT)

(新聞來源:US EPA)
【4】介紹一些當前和未來與其他聯邦機構(例如FWS和NMPS)合作的計劃,這些合作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改進《瀕危物種保護法》中所需的風險降低措施,從而有助于US EPA提高在ESA-FIFRA流程的效率和及時性。
👉 《瀕危物種保護法》
197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瀕危物種保護法》,旨在保護和恢復瀕危物種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目前已有超過1300個物種被列入瀕危物種清單(Endangered Species List),該清單由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局(The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FWS)和美國海洋漁業局(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NMPS)負責管理。FWS主要負責陸地及淡水生物,而NMPS則主要負責鯨魚等海洋野生動物以及鮭魚等洄游魚類。
《瀕危物種保護法》第7條涉及農藥使用對瀕危物種的影響,規定如果確定農藥的使用可能對瀕危物種清單所列物種或其棲息地產生不利影響,EPA需要與FWS和NMPS進行正式的磋商,以保障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的安全。
👉 《美國FIFRA法規》
美國農藥管理最重要的一部法規叫做FIFRA (Federal Insecticide, Fungicide, and Rodenticide Act),即聯邦殺蟲劑、殺真菌劑、滅鼠劑法案。這部法案為聯邦農藥管理法,它規定了美國農藥登記的相關要求,所有在美國分銷、售賣和使用的農藥都必須先根據FIFRA進行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