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5-10-10
花生葉片的健康,直接關系到花生產量和品質。葉片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產物,經莖稈傳導至花生果實,最終形成產量。然而,近年來花生葉部病害愈發嚴重,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導致早衰、落葉,甚至影響花生的開花、下針和坐果,造成產量和品質的大幅下降。據數據統計,若葉部病害未及時防治,減產可達30%以上!因此,花生中后期葉部病害的防治至關重要。本期“科學安全用藥空中大講堂”特別邀請到先正達(上海)作物保護科技有限公司 華北&華西大區技術經理 田寶華老師分享《花生中后期葉部病害綠色防控技術》。
(掃碼收看直播回放)
常見葉部病害及防治要點
褐斑病是花生早期常見的葉部病害之一。病斑較大,葉片正面呈暗褐色或茶褐色,背面為褐色或黃褐色,周圍有黃色暈圈。它多在7到8月出現,喜歡潮濕環境,內葉比老葉更易發病。防治時,可選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如吡唑醚菌酯等,但需注意藥效變化,及時更換藥劑。
黑斑病與褐斑病不同,病斑顏色更深,呈深褐色或黑褐色,葉片背面常有黑色霉層。它更偏愛高溫高濕環境,發生時間較褐斑病晚。防治黑斑病,可選用三唑類藥劑,如氟環唑等,這些藥劑對高溫高濕環境下的病害有較好的防控效果。
網斑病的病斑呈網紋狀,不規則形,褐色。它同樣喜歡高濕度環境,田間濕度大時易發病。防治網斑病,可采用與黑斑病相似的藥劑,重點在于控制田間濕度,避免長時間高濕環境。
瘡痂病主要發生在南方花生種植區,如廣東、江蘇、福建等地,但在北方也有發生。病斑呈木栓化,類似結痂狀。瘡痂病也是高溫高濕型病害,隨著近年來氣候的變化和種植結構的調整,其發生面積有所減少,但仍需關注。防治瘡痂病,可選擇三唑類藥劑,同時注意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
新興病害及生理問題
銹病是近年來逐漸北擴的病害,葉片上會出現淡紅色凸起斑點,表皮破裂后露出紅褐色粉末。它發病迅速,一旦發生,會快速擴展,導致葉片變黃干枯。防治銹病,可選用三唑類藥劑,如戊唑醇等,同時注意田間通風透光,降低濕度。
焦斑病發病較早,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呈楔形或半圓形。它在中后期會迅速加重,田間常有發病中心。防治焦斑病,可選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藥劑,如嘧菌酯等,同時注意田間管理,避免過度密植。
炭疽病病斑不規則,有輪紋狀壞死。它多從葉尖、葉緣侵染,發病后葉片干枯脫落。防治炭疽病,可選用咪鮮胺等藥劑,同時注意田間衛生,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病原菌。
除了病菌引起的病害,花生還可能因生理問題出現類似病害的癥狀。例如,花生日灼病多在高溫干旱環境下發生,葉片會出現火燒狀癥狀;而生理性黃斑病則多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出現,葉片黃化,類似病斑。這些生理性問題需通過改善田間環境條件來解決,如及時灌溉、排水,調節土壤酸堿度等。
土壤問題不容忽視
連續多年重茬種植的花生田,土壤酸化和鹽漬化問題日益突出,也會導致花生死苗、葉片黃化、干枯等類似病害的癥狀。解決土壤問題,需從土壤改良入手,增施有機肥,使用微生物菌劑和土壤改良劑,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花生中后期葉部病害的綠色防控,不僅是對病害的防治,更是對花生健康生長的保障。通過科學識別病害類型,合理選擇防治藥劑,改善田間環境條件,我們能夠有效減少病害發生,提高花生的產量和品質。希望每一位花生種植者都能掌握這些綠色防控技術,守護好每一株花生的健康,實現豐收的目標。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科學安全用藥空中大講堂”《花生中后期葉部病害綠色防控技術》先正達(上海)作物保護科技有限公司 華北&華西大區技術經理 田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