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破口期是決定產量和品質 “黃金關鍵期”——這一階段水稻免疫力弱、病蟲害高發,水肥管理稍有不當就可能導致減產甚至絕收。今天“科學安全用藥空中大講堂”特別邀請到寧波三江益農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產品經理 郭新宇老師結合實戰經驗,從“用藥時機辨別、病蟲害防治、水肥管理、安全用藥”四大核心板塊,給大家講透破口期的科學管理方法,全是能直接落地的干貨!
(掃碼收看直播課程回放)
一、先搞懂:怎么精準判斷破口期最佳用藥時間?
很多種植戶會錯過最佳用藥期,核心是沒掌握“看葉枕、看孕穗、看稻穗”三個簡單方法,記住這幾個節點,防治效果能提升60%以上:
1.看葉枕距離:最直觀的“時間標尺”
-
葉枕平:倒一葉(劍葉)和倒二葉的葉枕齊平時,距離破口還有7-9天,是預防稻曲病的關鍵準備期;
-
葉枕距3-5厘米:倒一葉葉枕比倒二葉高3-5厘米,距離破口5-7天,此時是首次施藥的最佳時機;
-
葉枕距8-10厘米:倒一葉葉枕高出倒二葉8-10厘米,水稻基本進入破口抽穗期,需補噴一次藥劑鞏固效果。
2.看孕穗形態:提前預判破口節奏
-
50%以上植株有“小鼓包”:田間一半以上水稻的上部出現凸起鼓包,距離破口還有10-15天,可提前調整水肥;
-
鼓包像“懷孕6-7個月的肚子”:鼓包明顯膨大時,距離破口5-7天,和“葉枕距3-5厘米”對應,是施藥黃金期。
3.看稻穗抽出:確認破口期的“最終信號”
當田里30%-50%的水稻,稻穗抽出約1厘米時,就是正式破口期,此時需重點防治穗頸瘟、稻飛虱等病蟲害。
二、必防!破口期4大病害+3大蟲害,癥狀、危害、藥劑一次說清
破口期水稻易受病蟲害侵襲,尤其是臺風、陰雨天氣后,病蟲害會集中爆發。以下這些“痛點病蟲害”必須針對性防治:
(一)4大病害:認準癥狀,別用錯藥!
1.紋枯病(云紋病):高溫高濕必發
-
危害:導致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秕谷多、粒重下降,減產可達20%;
-
防治關鍵:臺風暴雨后(溫度28-32℃、濕度95%以上是高發期),用噻呋酰胺、戊唑醇等藥劑,重點噴植株中下部。
2.稻曲病(黑穗病):預防是關鍵,見病就晚了
-
癥狀:僅危害谷粒,病粒會長出黃色或黑色孢子團,失去食用價值;
-
高發條件:抽穗期遇陰雨天氣,病菌易侵染;
-
防治關鍵:必須提前預防!抽穗前7-10天第一次施藥,若遇雨天,破口前3-5天補噴一次;藥劑選苯醚甲環唑、丙環唑等。
3.稻瘟病:穗頸瘟最致命,能導致絕收
-
類型:破口期重點防“葉瘟”和“穗頸瘟”,其中穗頸瘟危害最大;
-
癥狀:葉瘟表現為急性型(暗綠色病斑)或慢性型(梭形病斑);穗頸瘟會讓穗頸節壞死,出現白穗、空殼;
-
防治關鍵:破口前5-7天用三環唑、稻瘟靈、肟菌酯等藥劑,噴藥時重點覆蓋穗頸部位。
4.細菌性條斑病(細條病):臺風后易爆發
-
癥狀:葉脈間出現暗綠色或黃褐色細條斑,病斑上有黃色菌膿,用手捏有黏膩感;
-
誤區提醒:別用真菌性藥劑(沒用!),需用細菌性病害專用藥;
-
防治關鍵:臺風后及時噴藥,選噻唑鋅、噻霉酮、王銅等,連噴2次,間隔5-7天。
(二)3大蟲害:抓住幼蟲期,防治更輕松
1.二化螟(鉆心蟲):優勢害蟲,危害全生育期
-
癥狀:分蘗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導致“枯孕穗”,破口期形成“白穗”;
-
發生特點:一年多代,分蘗期、孕穗期、破口期危害最重;
-
防治方法:成蟲有趨光性,可用燈光誘殺;幼蟲期用氯蟲苯甲酰胺、阿維菌素等,噴藥時對準莖基部。
2.稻縱卷葉螟:后期爆發性強,吃葉快
-
癥狀:幼蟲吐絲卷葉,在葉苞內取食,形成白色條斑,嚴重時全田“一片白”;
-
關鍵節點:4-5齡幼蟲食量占整個幼蟲期的95%,必須在3齡前防治;
-
防治方法:用茚蟲威、甲維鹽等,噴藥時要打透葉片,讓藥液滲入葉苞。
3.稻飛虱:后期易導致“倒伏癱瘓”
-
癥狀:成蟲、若蟲刺吸莖基部汁液,大量發生時水稻會倒伏(俗稱“冒穿”),還會傳播病毒病;
-
發生特點:每年從南方遷飛而來,成熟期前危害最重;
-
防治關鍵:藥劑噴在稻株中下部(飛虱集中在此),選吡蚜酮、三氟苯嘧啶等,注意輪換用藥,避免抗性。
三、水肥管理:水要“控深度”,肥要“巧補充”
破口期水稻需水需肥量大,但不是“越多越好”,不當管理會導致貪青、倒伏:
1.水分管理:3個要點記牢
-
水層深度:常規保持6-8厘米;若氣溫低于18℃,加深到15-20厘米,防止障礙型冷害;
-
曬田時機:抽穗3-5天后,排水曬田,曬到田面不裂、水稻由青轉黃即可,能增強根系活力;
-
禁忌:別深水漫灌(根系缺氧),也別過早斷水(穎花退化,穗短粒少)。
2.肥料管理:按需補充,不浪費
-
基肥足的田塊:若葉色墨綠、長勢旺,少施肥;葉色黃綠、長勢弱,畝施5-7公斤尿素,促進壯粒;
-
基肥不足的田塊:幼穗分化時,畝施8-10公斤優質復合肥,搭配葉面肥(補充鉀元素),延緩葉片衰老;
-
關鍵技巧:追肥和灌水結合,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避免肥料流失。
四、安全用藥:這些“坑”千萬別踩!
施藥不當不僅沒效果,還可能導致藥害、影響品質,記住5個禁忌:
-
避免低溫用三唑類藥劑:三唑類藥劑會抑制赤霉素合成,低溫時用可能導致抽穗困難,若需用,可和其他殺菌劑混用;
-
嘧菌酯別和有機硅混用:嘧菌酯滲透性強,加有機硅會增強藥害風險;
-
穗期禁用毒死蜱等有機磷農藥:會導致谷粒變褐,影響品質和產量;
-
高溫施藥選對時間:早上5-9點、下午4-8點,風力3級以上或下雨時別施藥,避免高溫中毒;
-
飛防注意安全:提前設警示牌、檢修器械,蜜源植物開花期、水產養殖區附近別飛防。
最后總結:破口期管理“3個核心”
時機要準:按“葉枕+孕穗+稻穗”判斷用藥期,不早不晚;
病蟲要防:重點盯穗頸瘟、稻飛虱、二化螟,選對藥劑、噴對部位;
水肥要巧:水控深度、適時曬田,肥看長勢、補充關鍵元素。
做好這三點,水稻破口期就能平穩度過,為高產打下堅實基礎。如果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問題,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科學安全用藥空中大講堂” 寧波三江益農作物保護有限公司 產品經理 郭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