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玉米高產,離不開對生長全周期的科學管理。決定玉米產量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單位面積有效穗數、穗粒數和粒重。只有緊扣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求,精準施策,才能為高產打下堅實基礎。本期“科學安全用藥空中大講堂”邀請到山東康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大田產品經理 王珊老師為大家詳細解析玉米各關鍵時期的管理重點。

(掃碼收看完整直播課程)
一、玉米生育期劃分及核心目標
玉米從播種到成熟,可分為多個關鍵生育階段,每個階段的生長重點和管理目標各有不同:
1.出苗-拔節期:目標是培育“苗齊、苗勻、苗壯”,促進根系生長,同時做好病蟲害防治和除草劑藥害解除。
2.拔節期-抽雄開花期:此階段根莖葉快速生長,雌雄穗開始發育,是決定穗大小和穗粒數的關鍵期,需重點防病防蟲、保證水肥供應。
3.抽雄開花期-籽粒成熟期:核心是延緩葉片衰老、促進灌漿,防治銹病、大小斑病等病害,為提高粒重保駕護航。
二、各時期管理技術要點
(一)苗期管理(出苗-三葉期)
1.生長特點:播種后約7天進入三葉期,株高約10厘米,需肥量低,根系生長是重點。
2.管理措施:
科學施肥:采用種肥同播,底肥選用氮磷鉀比例為23:6:6的復合肥(80斤/畝),并補充鋅肥1-1.5公斤/畝。據測算,每生產100斤玉米籽粒,需氮肥3kg、有效磷1kg、有效鉀3kg,施肥需按需調整。
合理灌溉:澆好“蒙頭水”,提高出苗整齊度,助力壯苗培育。
3.常見問題及應對:
逆境影響:北方麥區易遇干旱,東北常面臨低溫高濕,三葉一心后可能出現除草劑藥害,需及時采取補水、調溫或解毒措施。
病蟲害防治:警惕根腐病、紋枯病等種傳/土傳病害,以及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蚜蟲、飛虱等刺吸式害蟲還可能傳播病毒病,需提前做好拌種或土壤處理。
(二)小喇叭口期(7-8片完全展開葉)
1.生長特點:雌雄穗開始發育,是決定果穗大小的第一個關鍵期,需肥需水量大,“棒三葉”(7-8-9片葉)對產量影響顯著,保護好可提升24%產量,缺失則減產超49%。
2.管理措施:
追肥補水:每畝追施尿素30斤,同時做好防旱排澇,避免水分失衡影響生長。
葉片保護:重點保護棒三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長灌漿時間,為后期增產蓄力。
(三)大喇叭口期(10-13片完全展開葉)
1.生長特點:雄穗出現或開始吐絲,是需水臨界期,缺水易導致“卡脖旱”,影響授粉和灌漿;同時也是銹病、大小斑病、炭疽病的高發期。
2.管理措施:水肥管理:每畝追施尿素40斤,確保水分充足,避免干旱或積水。
3.病害防控:提前噴施殺菌劑預防葉部病害,同時注意防范高溫干旱導致的雌雄穗花期不遇,以及冰雹對葉片的損傷(嚴重時可致絕收)。
三、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葉部病害
1.銹病:主要危害葉片,后期產生黃色粉末狀夏孢子,借氣流傳播。高溫高濕、多雨多霧時易爆發,早熟品種和偏施氮肥地塊發病重。防治需合理施肥,發病初期及時噴施殺菌劑。
2.大小斑病:均為真菌病害,大斑病病斑呈長棱形,小斑病為橢圓形,常混合發生,導致葉片早衰。7月下旬至授粉后高發,需提前預防,加強田間通風透光。
3.褐斑病:多見于河北、山東等區域,危害葉片、葉鞘和莖稈,病斑為黃褐色小斑點,無粉狀物,與銹病區別明顯。十葉期前易發病,土壤肥力低、高溫高濕時高發,需注重基肥補充和早期防控。
(二)穗部及根莖部病害
1.頂腐病:由鐮刀菌或細菌引起,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病,低溫高濕或高溫高濕(如中午噴灌后積水)易誘發。病株表現為生長緩慢、莖基變色、葉片扭曲,嚴重時死苗絕收。防治需選用抗病品種,避開高溫澆水,發病后噴施唑醚氟環唑、春雷喹啉酮等藥劑。
2.莖基腐病:土傳病害,灌漿期發病,3-7天內可致植株青枯或黃枯,籽粒干癟。種子帶菌、田間積水、偏施氮肥會加重發病。防控需輪作倒茬、合理施肥,播種前用吡唑醚菌酯等進行種子包衣。
3.根腐病:由腐霉菌或鐮刀菌引起,15-35℃易發病,導致幼苗猝倒。腐霉菌通過土壤傳播,鐮刀菌隨種子傳播。防治可選用抗病品種,及時排水,種子包衣推薦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靈三元組合(防效達84.53%)。
四、中后期管理關鍵提示
玉米散粉后至收獲前1個月,是決定粒重的關鍵期,管理核心為“保葉、促灌漿、防早衰”:
1.保持葉片功能:避免葉片早衰,確保光合作用持續進行,可通過噴施葉面肥補充營養。
2.蟲害防治:重點防控玉米螟等害蟲,避免啃食葉片和果穗。
3.水肥管理:根據墑情適當補水,結合噴施磷酸二氫鉀等,促進籽粒飽滿。
掌握玉米各生育期的生長規律和管理技術,精準應對病蟲害和環境脅迫,才能充分發揮產量潛力。科學管理,從細節入手,高產目標自然水到渠成!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科學安全用藥空中大講堂”《玉米高產管理技術分享》山東康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大田產品經理 王珊